2016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1月26日, 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中国钢结构协会和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清华大学承办的“2016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隆重举行,建设领域21名院士和60余位政府主管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为我国钢结构发展出谋划策。
从全球范围看,绿色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是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钢结构建筑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抗震性能好的独特优势,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具有绿色建筑和工业化等显著特征。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我国年钢产量突破8亿吨,钢结构产量约5000万吨,规模以上的钢结构制造企业超过3000家,专项施工资质企业突破1万家,成功建设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钢结构标志性工程。但是,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占世界钢产量一半的钢铁大国的角度来看,我国钢结构的发展仍然十分滞后,“十二五”期间钢结构用钢量占钢产量的比例徘徊在5%-6%,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和中小跨度桥梁中,钢结构所占比例更不到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我国发展钢结构的空间巨大。
针对我国在钢结构住宅和高性能结构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国工程院委托周绪红院士研究团队和聂建国院士研究团队相继开展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咨询研究”、“高性能可持续结构工程发展战略研究”、“城乡居住建筑新型结构及其产业化”等多项咨询研究项目,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推动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化,提高我国结构工程技术水平。
“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阶段,在建设领域广泛应用钢结构对于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2015年11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结合棚改和抗震安居工程等,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扩大绿色建材等的使用”,从国家的层面上,发出了推广应用钢结构的最强声音,可以肯定地说,未来5年钢结构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论坛分4个环节进行,首先,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主任、广州大学周福霖院士致开幕词,随后听取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和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有关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的介绍;其次,安排了同济大学沈祖炎院士专题报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与钢结构建筑”,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岳清瑞专题报告“对中国钢结构发展的几点思考”,然后与会人员先后发言,一天的研讨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达到论坛目的:一是全面总结钢结构发展成果,梳理目前影响钢结构发展瓶颈问题,对我国钢结构行业进行“全面体检”;二是剖析形成瓶颈的原因,探讨解决钢结构发展瓶颈问题的技术路线,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三是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及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针对共性瓶颈问题,开展产学研用分工协作,群策群力,联合攻关,解决或缓解瓶颈问题;四是达成会议共识,为下一步形成院士建议提供基础。
作为论坛的重大成果,会议提出了“十三五”我国钢结构行业总体发展路线和目标,即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强钢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化解制约钢结构发展瓶颈问题,推动钢结构建筑快速发展,力争实现“十三五”期间钢结构用量超过年增长15%的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超过1亿吨。
同时,论坛对钢结构发展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和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发挥政府培育钢结构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并加强监管;二是完善钢结构全产业链条,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落实钢结构建筑试点项目;三是以钢结构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四是创新驱动,集中力量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和人员瓶颈问题;五是更新观念并提高社会及市场认可度。
本次高峰论坛的召开,从宏观、战略上为钢结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对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