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夺金记:大国技工的金牌之路
编者按
2015年8月16日,巴西圣保罗,一群年轻的中国技工,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首次夺金,实现了零的突破。
作为工业大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年轻人投身技能领域。但是,现实中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差距,会让很多年轻人感到彷徨:学技能,真的有前途么?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技工,已经走上了成才之路,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次载誉归国的“技能明星”们,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学技能,愿意做技工,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机制,给予技能型人才更加平等的待遇,和更加多元化的职业培养和发展路径,以及更好的社会地位。
期待有一天,更多年轻人能够把这些“技能明星”而非“文艺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期待有一天,更多年轻人会认为,学技能有前途,当技工有未来;期待到了那一天,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将不只是一个工业大国,更是一个4.0时代的工业强国。
4金!
曾正超焊接项目金牌,玉海龙、林春泷、钟世雄制造团队挑战项目金牌,聂风美发项目金牌,杨金龙汽车喷漆项目金牌……
自8月19日从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地巴西回国后,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在一遍一遍地到处介绍世赛参赛选手。
“金牌‘零’突破,这代表着我们在顶尖的技术领域站有了一席之地,在顶尖技术人才培养上在和世界路径接轨,这和奥运会上许海峰射下‘第一金’意义几乎一样的。”
他兜里总揣着名片,谈世赛,他对媒体“来者不拒、知无不言”,就像一个世赛和获奖选手的卖力推销员。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世界技能大赛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词汇。
在国际上,世界技能大赛大名鼎鼎,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成立于1950年的世界技能组织目前有72个成员国家和地区,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大赛。大赛奉行的是真正的“行业标准”,比赛拼脑力、手巧,甚至是体力。在制造业强国,摘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蓝领冠军”,所受关注及影响力一点不比奥运明星差。
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此前两次参赛,中国共收获2枚银牌。此次4金6银3铜、12个优胜奖的成绩不仅实现金牌“零”突破,总“牌”数也上了一个台阶。
“参赛的29个项目里面有26个项目获奖,参赛36个选手有29名获奖。”
谈完成绩,张立新和世赛专家团队总是不忘强调,“面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全面实施技能强国要求,我们的技术工人是急缺的,我们的技能水平总体是不高的,我们的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支持是不够的。”
“这块金牌不亚于奥运冠军”
左手上有大小十几个伤疤,这是19岁的焊接冠军、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曾正超夺金之路的印记。
“不能喊痛,还要忍住不动,一动就会影响焊接质量。”曾正超似乎已经对伤疤云淡风轻。
“焊接都穿着防护服,但是上千度的高温难免烫伤,”曾正超的教练,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树春也曾是国内著名焊接工人,曾经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华技能大奖”,对焊接项目的“苦”可谓是体味深刻。在周树春看来,四川农村孩子曾正超除了成绩优异、悟性好之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苦,“学焊接必须要能吃苦,实际工作中前面是高温焊花,冬天背后是刺骨凉风。”
“焊接技能全在手上,手稍微抖一下就会造成缺陷,除了精湛的技术还要求坚韧的毅力和很好的体力,”周树春说,集训时,曾正超的训练时间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
据《工人日报》记者了解,焊接比赛任务重、强度大。4天的比赛中,需要在18个小时内完成单件焊接、低碳钢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件和不锈钢结构件4个模块。这对比赛选手的体力、毅力都提出了很大挑战。因此曾正超除了正常技术训练之外,每天至少40分钟的体能锻炼。
焊接项目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比赛时间比较靠前,曾正超拿下的可谓是“首金”。这块金牌被评为极具分量、极其重要。因为焊接是制造业和所有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焊接专家、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友权也曾是焊接工人,他接受《工人日报》记者专访说,“目之所及,机场、车站,你所能看见钢结构的建筑无不有高标准焊接技术,这块金牌的意义不亚于奥运冠军。”
金牌故事笑泪各不同
金牌的故事,笑是相同的,泪似乎各不同。
作为生活服务业的美发项目出现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一般人没有想到。尽管如此,22岁的聂凤一战成名获得美发项目冠军,被誉为是世界上最会美发的人。
这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妹子毕业于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一副邻家小妹妹的模样,但说起美发和比赛自信满满。
自信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训练和付出。
“美发8个模块中,有5个是要自己创造的,对选手的技能和想象力是极大的考验”。此前,美发项目的夺冠热门一直来自法国和韩国,两个国家已经参赛20多年。为此,聂凤每天都要进行日常训练和体能训练。比赛中,她顺利挺过最长的女士基础发型,耗时4小时15分钟。
“比赛作品简直是一个艺术品。”代表团成员看完聂凤作品的照片后已经对夺牌很有信心。
玉海龙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名设计员。由他和广东省技师学院的两名学生林春泷、钟世雄组队参赛制造团队挑战赛。比赛时间为4天8个模块,共22个小时,主要考核参赛队伍的数控铣、普通铣床、车床、钣金、焊接和装配等技能。
“制造团队挑战赛更像是一个工业创业,就好像一些技术工人各有所长,在工作之余他们在一个小型工厂里设计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业品”。制造团队挑战赛专家、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专家周春雷介绍说。
负责设计方向的玉海龙当时一个设计出了问题,可是重新设计需要再花费2个小时的时间,“团队比赛若败在我手上,压力非常大,伙伴们选择了相信我 。”他们打印出一个100多行代码,挨个字母校对,最终找出了那两个错误。
“比赛非常难,只要一个模块能拿到50%的成绩基本上就属于第一梯队的好成绩,”汽车喷漆项目专家、PPG工业集团庞贝捷漆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经理张小鹏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杭州技术学院职工、世赛汽车喷漆冠军杨金龙从欧洲传统强国手里拼下这块金牌,证明了中国技术工人能够在技术前沿行列具备很高的实力。
“希望更多人崇拜技能冠军”
“推销员”张立新毫不掩饰地说,“看中这块金牌,看中成绩”,好成绩是对我们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一个很好检验,说明“我们在技能顶尖人才培养上在跟国际最高技能水平的标准和理念接轨,我们会按照对的方法和路径,源源不断培养出技能人才,实现技能强国。”
“又不能仅仅看中金牌,”张立新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专访时强调,“希望借助金牌掀起一个热潮,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技能有为的理念,有更多的年轻人像崇拜体育奥运冠军一样崇拜技能冠军,继而爱技术争着学技术”。
他的心愿是技能界几代人的期望。众所周知,要生产一流产品,就需要一流的工人,然而,学技术当工人当蓝领在我国并不被看好。
以“首金”焊接为例,尽管这个行业需求大、收入高,焊接学生未毕业就被一抢而空,但由于常年在一线从事操作很辛苦,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干这一行。张友权是我国第一代焊接工人,他说:“我们要树立大国工匠的意识,必须培养高级焊工,年轻人要知道从事焊接专业有前途,还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和焊接不同,汽车喷漆行业并不那么苦笨重,而且收入很高。但是因为担心喷漆气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有害,很多人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
汽车喷漆项目专家张小鹏介绍,在汽车喷漆项目的比赛上,最让他惊讶的是瑞士、瑞典、英国等国家派出的5名参赛选手居然是女孩,“脱下工作服还很时尚,并且她们就是工厂的喷漆工人,这说明,在国外,汽车喷漆工人是年轻女性都能够接受的职业。现在到了我国青年解放思想的时候了,这个职业欢迎所有有梦想的年轻人”。
大学毕业后,因为热爱玉海龙成为了技术工人:“许多人都不喜欢当技工,原因还是工人的地位不高,待遇普遍偏低。我希望国家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地位和待遇,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道路。”
据了解,国家决定重奖本次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金牌获得者每人20万元,银牌获得者每人12万元,铜牌获得者每人8万元,优胜奖获得者每人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