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世赛中国]刊发了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景凤撰写的世赛十年回忆文件《镌刻自信 —— 十载技能强国梦》。文中刘景凤常务副会长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从2001年初识世赛的感慨万千到今天充满自信,积极参与,直面挑战的成长历程。现全文转发,以此向这20年间辛勤付出,用热爱铺就世赛选手成功之路的领导、专家、教练们致敬!
作者简介:
刘景凤,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连续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焊接、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集训基地负责人,第44、45届世赛焊接项目专家组组长。见证了第41届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摘金夺银之路,助力焊接项目实现“三连冠”。与团队一起,培养出曾正超、宁显海、赵脯菠三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以及裴先峰、王晨宇两位世界级选手。
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寄托着我们几代焊接人的夙愿和情怀,也承载着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者的付出与梦想。十年,将我们的不懈努力镌刻在时光的卷轴里,换来我们自信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从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到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来到中国上海,十年的奋斗历程像一场马拉松,纵有彷徨,但热爱给我们坚持的力量;五届的拼搏过程又像一场接力跑,每一个过往都是通向巅峰的基石。十年积累,十年拼搏,在这一刻弥足珍贵。 怦然心动的预热跑
如果说中国征战世赛之旅开始于2010年,我的世赛征程就要追溯于2001年。这一年,我当选为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秘书长。此时,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职业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五届。也是在这一年,第36届世赛在韩国举办。在人社部的支持下,带着学习世赛规则、推动工程建设系统焊接技能竞赛改革的目的,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组织专家赴韩国考察。当在现场看到由三种材料组成的四个模块试件,了解到选手需要在20个小时内采用四种焊接工艺方法,完成约90多条焊缝焊接的比赛模式后,我感慨万千。同时,现场一张印有“技能匠、博士”称号的名片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国焊接走向世界之路任重道远。
回国后,借鉴世赛模式,我们在工程建设系统的比赛中开始了改革尝试。2003年的第六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我们在国内首次将世赛模块2—压力容器引入竞赛。来自各行业、地区的14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最终代表船舶行业的参赛选手秦毅独占鳌头获得冠军。那一年他仅仅23岁,如今,他已经成为我国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在后续的几届比赛中,我们立足国内实际,借鉴世赛经验,通过增设青工组、加大试题总量、提高试题难度等措施,不断完善竞赛文件和规则,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学习中逐步向心中的目标靠近。 稳起跑,我们敢冲
2010年10月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技术文件的翻译。10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做好了起跑的准备。当宣布焊接成为我国首批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6个项目之一时,在人社部、中冶集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协会迅速组建了由张友权副秘书长领衔的专家技术团队,由各类竞赛获奖的10名选手组建的我国第一支世赛集训队。初到北京的集训基地,选手看到远远超出他们能力的竞赛试题,脸上写满了紧张。第一次摸底考试,选手们都没能完成全部试题。特别是铝合金、不锈钢结构件,对于选手来说尤其生疏,以满分10分计,我们的选手普遍在3~4分,3分以下的有3人,6~7分的有2人,而世界技能大赛优胜者一般在9分以上。面对此情此景,作为基地负责人和项目专家组成员,虽有压力,但我并没有气馁。因为我身后有一只志存高远、技艺精湛、敢于直面挑战的专家教练团队。规则不熟,张友权副秘书长带领大家认真研读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技能不高,陈小艺、董留寨、周树春、毛琪钦等技能专家发挥各自优势,悉心指导选手攻克一个又一个操作难点。经过高强度的集训,选手水平显著提高,第二轮选拔前五名选手平均成绩提高到了81.36分。当时,由于我们对世赛竞赛规则的理解尚不够深入,初期选手水平快速提升后,后期训练、评判遇到了瓶颈。在人社部相关专家指导下,我们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集训选拔方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世赛专家的交流沟通,加深对世赛规则的理解,快速提升选手的技能水平。多年不断探索和严格有效的训练,成就了中国选手裴先峰在伦敦举办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首秀技能,勇夺焊接项目银牌,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参加世赛奖牌零的突破。裴先峰的成绩,带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鼓舞。
第41-44届世赛焊接项目首席专家保罗先生来京进行指导
跌倒只为蓄力再发
追梦的路,并不平坦。时间来到了2013年,我们满怀期待地站在了德国莱比锡的赛场。代表中国焊接项目出征的是王晨宇,一个来自四川攀枝花小山村的彝族青年。他天赋高、肯于吃苦,在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一步一步从贫困山村走向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但因一个有争议的判罚,王晨宇只获得了第五名,我们与金牌失之交臂。入夜的莱比锡寂静而美丽,但这一切都离我很远很远。望着平静的湖水,无奈、自责,锥心之痛经不住泪如雨下。过往的种种不时在眼前闪现,从41届世赛的欣喜到42届世赛厉兵秣马,全力拼搏,我们与选手的付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痛定思痛,在回国后的总结会上,我们认真研读世赛规则,认识到训练不仅仅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操作过程。明确规定、隐含要求、行业规则,都是需要选手严格遵守的竞赛规则。我们立下誓言,一定要“以无可挑剔的表现把属于我们的奖牌拿回来”。与王晨宇、陈丹青(42届世赛的正选、备选选手)合影 厚积薄发,我们敢赢
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进入第43届的备赛周期,吸取莱比锡的教训,我们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原则,把吃透规则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作为基地负责人,我积极创造条件,让选手走出去积累临场经验,在不同环境下锻炼选手的应变能力,并积极协调、特事特办,及时购置各种训练设备和材料,全力满足训练要求。在备战的最后阶段,到货不久的焊接设备就出现严重故障,需要更换线路板。该型号的设备国内仅有这一台,线路板需要从美国进口。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我亲自与供应商谈判,并在组委会秘书处领导的支持下,协调海关快速通关,以创记录的速度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为选手的强化训练争取了宝贵时间。在冲刺集训阶段,周树春教练被诊断出甲状腺肿瘤。为不耽误训练,他一次次推迟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期间,仍通过手机监控系统,掌握现场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出院后,他脖子上包着绷带,坚持每天现场指导。专家组长张友权,年近七旬,仍躬身力行,以三届世赛的坚持,诠释着老一代焊接人拳拳报国心。选手们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团队的坚持、坚守、坚毅,让我国焊接项目选手在圣保罗第43届世赛上一举夺魁,夺得我国世赛的第一金,并被授予“国家最佳选手”荣誉,实现了我们的夙愿。焊接团队团结一致,高效配合,铸就了取得成绩的坚实基础。“中国焊工,焊接世界”,我们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下,我和老专家张友权相拥而泣,这一次我们留下的是幸福的泪水。第43届获奖回国后合影
踔厉风发,我们敢拼
第44届世赛,我担任了焊接项目专家组长。作为上一届的金牌项目,第一次担任专家组长的我,内心的压力不言而喻。焊接项目是世赛竞争最激烈的赛项之一,韩国、日本等传统强国实力强劲,选手技术稳定,中国台湾地区、泰国等等后起之秀也不时有亮眼表现,特别是韩国曾经创下过五连冠的佳绩。而世赛的规则,也注定每一次的备赛都是从新开始:选手是新的,试题是新的,评分标准和竞赛规则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而我,对于世赛专家这个角色,也是新人。既然一切从新,就必须从零开始,我坚信只要敢拼就能赢。经过三届世赛,人社部相关部门已经为世赛选手的选拔、培训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要求和指导意见,焊接项目也逐步积累出一套较为完整科学的训练方案。特别是教练组组长周树春老师近乎魔鬼般的训练方法,对锤炼选手过硬本领和抗压能力成效显著。面对世赛规则变化的挑战,我们制定了“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改变”的训练方法;根据选手特点量身定做训练方案,达到“扬长补短”的强化目的。科学的训练和艰苦的努力,让我们的团队更加成熟自信。在阿布扎比赛场,选手以94.63分的历史最好成绩夺得第一名,实现了焊接项目蝉联金牌的目标。看着宁显海从容、自信的登上领奖台,我不禁又一次热泪盈眶,莱比锡的不甘,圣保罗的欣喜,到阿布扎比的从容,我看到我们年轻一代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满怀信心走向世界。第44届世赛跟新西兰专家一起评分
第44届世赛获奖后团队合影
镌刻自信,技能圆梦
2019年8月,我们再次凭借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收获胜利的喜悦。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赵脯菠以熟练的操作手法、稳定的心态,在来自各焊接项目参赛国和地区裁判的严格评判下,以93.53分夺冠,实现了焊接项目的“三连冠”。焊接项目从银牌、优胜、金牌零的突破、卫冕冠军,到实现“三连冠”,除了斩获这些沉甸甸的奖牌,更收获了满满的自信。这种在世赛舞台上的自信,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我们的团队已经由曾经对世赛的陌生忐忑,到逐步了解世赛规则,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我们的见解,并与各国专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一路走来,我们赢得了尊重、结下了友谊、实现了合作。从世赛走出的青年焊工,通过一技之长改变了人生命运,收获了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他们有的选择自主创业,有的教书育人,有的转向工程建设的新战场。他们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向我国亿万年轻人树立了技能成才的榜样,也为家乡的年轻人树立了技能脱贫方面的标杆。他们的奋斗故事影响着更多的年轻人,重新诠释技术工人的形象。王晨宇虽然没有实现为中国代表队夺得第一金的梦想,但这个倔强的年轻人从中领悟出更多的道理,身心得到了全面锻炼。走出世赛,王晨宇转战于新的天地,立足一线,不断成长。他先后获得广西“最巧工匠”、广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当选广西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越南河静台塑高炉、广西丹宝利酵母厂、广西武钢等海内外重大工程的建设。几年后,他自豪地说:“我的奖牌你可以拿走,但学到的技能却成为我一生的财富。”他们是新时代自信阳光、未来可期的技能人才。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技能匠+博士”将会遍地开花。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也正是一代代焊接人才培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制造业迅速发展,国家对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工作更加重视,相信将有更多青年技工走向技能报国之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足够的自信诠释“中国焊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