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钢结构焊接检验师培训班在北京开班
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及钢结构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结构焊接技术呈现出“三高一多”的技术特点:即钢材品种规格多、节点构造形式多、焊接工艺方法多、焊接质量要求高,加之作业条件的流动性,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不同工种交叉作业,现场安装难度较大等因素,使其与特种设备、船舶并列成为三个差异较大,且具有典型意义的焊接专业技术分支。由于发展较早,特种设备和船舶行业都已实行认证或认可制度,管理相对严格规范。在质量控制方面,船舶行业实行由船级社委派船检师进行项目管理,特种设备行业则是由具有政府职能的各地方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监察机构实施管理,建筑钢结构行业则执行的是监理管理模式,两者职能基本相同,但在执行力度及专业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在从业人员管理方面,目前国内船舶与特种设备行业均要求从业者只有取得本系统内认可的资质证书方可上岗,钢结构行业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从业人员管理体系。压力容器的管理模式属政府行为,其管理的规范性、严谨性和执行力较高;船舶与钢结构行业基本上属于市场机制,政府参与较少。但与钢结构行业相比,船舶行业的管理更规范、严谨,与国际同行业的管理模式和水平更为接近。钢结构行业的管理体系相对船舶和压力容器行业不够健全,与压力容器行业相比,政府介入度不够,相关标准规范不够建全、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与船舶行业相比,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度远不如船级社,且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相关职能范围界定不清,影响了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各因素综合最终导致行业内管理松散,质量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尽快建立完善、规范的行业管理制度,成为钢结构行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基于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的目的,自1985年开始,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就在原冶金部及中冶建筑研究总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原冶金部内部开展了焊工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依据JGJ82-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不断扩大培训认证范围,现已在冶金、石油、中机、中建、民营钢结构领域建立了27个基层焊工考试委员会。这些经过认证的基层焊工考试委员会,依据统一的标准,在各自的领域及地区开展焊工培训工作,对考核合格的焊工由协会颁发《工程建设焊工合格证》。这些持证焊工出色地完成了国家奥体中心“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等国家重点、大型工程的焊接工作,为焊接工程质量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在不断完善焊工培训认证管理的同时,近年来,协会将关注点从焊工扩大到焊接技术人员、焊接检验人员等与焊接质量密切相关的从业人员,与总院焊接所和TWI等国外培训机构合作,在开展CSWIP系列培训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焊接从业人员培训、考核、认证体系,结合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为开展钢结构焊接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做好了技术准备。
CECS331:2013《钢结构焊接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于2013年9月1日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布实施。该标准在钢结构焊接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是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实施的配套与补充。依据此标准,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与中国钢结构协会决定启动钢结构焊接从业人员的培训、认证工作。通过有计划地对焊接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焊接质量控制水平及从业人员整体职业素养、提高工程及产品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率。
钢结构焊接从业人员包括焊工、焊接技术人员、焊接检验人员。焊接检验人员是焊接质量控制的守护者,目前,在钢结构领域大多数企业对焊接质量的控制理念还停留在以无损检测为主的水平上,但焊接质量的好坏更多取决于对焊接工作的全过程控制,主要包括焊前审查、焊中检查及焊后检测。外观和无损检测是焊后检测的主要手段,但外观和无损检测并不能完全解决由于前期操作失误所造成的质量问题。要从根本上把好焊接工程质量关,关键还是要树立过程控制理念,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考核体系,提高质量检测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此次启动的“钢结构焊接检验师”培训,将通过系统培训学习,多角度探讨工程实践中技术问题,力求打造一支素质、能力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检验师队伍。
培训期间,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院长、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景凤看望了全体学员,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作为第一批持有钢结构检验师证书的人员担负的责任重大,她希望大家能够真正成为钢结构焊接质量的法官和守护者,通过我们的双手送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工程,让中国梦早日实现!